第三章 出手-《挽明》
第(2/3)页
那张大哥轻轻笑了一声,从另一人手中接过一块狼肉慢慢吃了起来。
其余之人也不再做声,只是默默地烤着狼腿。
过了一会儿,一人说道:“张大哥,兄弟有件事一直想不明白,咱们已经躲过了建虏的追击,为何还要继续往东走?”
张大哥笑道:“不往东走往哪走?去西平堡?还是回广宁?我敢肯定地告诉你,建虏现在已经在攻打西平堡的路上了,而且我断定西平堡守不住,西平堡守不住下一个就是广宁,咱们回去还是要逃,那不如不回去。”
“不会吧?王大人难道会坐视建虏攻打西平堡,不派援兵么?”那人疑惑道。
张大哥道:“王大人肯定会派兵增援,可是没用,咱们这位王大人虽然很有胆色,可根本不会打仗。
你看看他布的这三道防线,三岔河,西平堡,广宁,除了广宁,三岔河和西平堡根本无险可守。
如果现在是夏季,河流湍急,在三岔河布防还可把建虏挡在河对岸,可现在是冬季,河面结冰,建虏轻易便可渡过河流向我军发起攻击。
当然,如果在三岔河河岸重兵布防也不是挡不住建虏大军,可王大人一共才安排了两万来人,安排的守将还是个废物。只一天三岔河就丢了,咱们要不是跑得快这会儿早没命了。
西平堡的守将罗将军倒是很厉害,可手里只有几千人马,你指望这几千人能挡住建虏的五万大军?怕是不等王大人的援军到来,西平堡就破了。”
那人闻言轻叹了一声:“唉!也不知朝廷那些人怎么想的,净安排一些不会打仗的人带兵。你就说前年吧,派了一个狗屁不懂的杨镐带兵,萨尔浒一战,十二万大军差点全军覆没。
好容易派了个会打仗的熊廷弼,可刚把局势稳定下来又给撤了,换上袁应泰没多久,沈阳、辽阳全丢了。
现在熊廷弼虽然回来了,可他手里没兵,说了不算。你说这都叫什么事儿啊!”
张大哥也叹了口气:“是啊,最后苦的都是咱们这些当兵的。”
这两人说话声音不高,但是杨鹤听得清清楚楚,最开始杨鹤还有些听不明白,什么三岔河,西平堡,杨鹤也不知这些人说的是什么,可是当听到萨尔浒一战这五个字,杨鹤只觉脑袋嗡地一声,直如耳边响了一道炸雷。
萨尔浒是个不起眼的小地方,可能地图都找不到这个地名,很多人则根本没听说过这个名字。但是了解明朝历史的人和研究战略战术的军事人员基本上都知道这个名字,准确地说他们知道萨尔浒之战。
了解明朝历史的人都知道萨尔浒之战是决定明朝命运的一场战役,这一战过后明朝元气大伤,从此丧失了辽东战场的主动权,战略上由进攻转为防御,而后金也就是后来的满清则由防御转为进攻。
而研究战略战术的军事人员知道这场战役,是因为这场战役是典型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此役后金主帅**哈赤制定的作战方针更被后人多次运用并发扬光大。
**哈赤在此战中运用的战术是:凭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
这个战术说白了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将敌军逐部歼灭,研究中国近代战争史的人可以说没人不知道这个战略战术。解放战争初期,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大将粟裕更是把这个战术发挥的淋漓尽致,苏中战役,七战七捷,基本上全部秉承着这一战术思想。
第(2/3)页